发展历程

医院成立背景

2004年,当时的中铁五局中心医院、防疫站开放床位120张,住院病人80人/月,手术台数8台/月,年产值不足800万元,每年还需消耗1400万元的企业补贴,这样的经营状况难以维持300多名职工的医院,医务人员知识、技术结构长期得不到更新提高。

 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富余人员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前期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明确了继续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相关扶持政策审批截止时间延长到2008年。根据铁道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按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目标,原省卫生厅2004年8月16日给省政府主辅分离办公室发出的《关于同意整体接收中铁五局医院改制组建贵州省肿瘤医院的函》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防疫站移交地方的批复》(黔府函[2005]313号)中提出的有关意见,在不增加省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将原中铁五局中心医院及中心防疫站土地、资产及2004年12月31日前在册、在编、在岗职工整体移交贵州省政府。

 2007年前,全国自建国以来仅贵州和西藏仍旧没有肿瘤专科医院,无形中造成我省肿瘤患者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因此,原省卫生厅提出与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同建立贵州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省政府经专业机构评估原中铁五局中心医院、防疫站土地及地上建筑资产移交原卫生厅,原省卫生厅将资产作为国资股形式参与建设,由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输出管理和专业力量,由贵州科开医药公司作为贵医附院出资方配套完成注册资金投入,2007年8月18日在没有任何政府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成功地将原贵州省肿瘤研究所、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整建制搬迁,建立了我省首家肿瘤专科医院——贵州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从此结束了贵州省没有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彻底解决了贵州省广大群众患恶性肿瘤等重症大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更解决了原铁五局中心医院、防疫站300多名职工的就业、退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必要担当。2007年建院至今,我院相继为社会提供了1100个就业岗位,为培养我省医务人才提供优越的环境。

 长期以来,贵州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一直按照公立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和收费,并长期履行国家相关政策和义务,承担起一切应有的社会责任,医院虽有社会资本构成,但经营收入均用于医院建设必须再投入,不产生分红,股东不享受利润回报。

 2011年10月贵州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通过原省卫生计生委三级甲等审核评定,成为贵州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

 我院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政府指导价,建院以来未发生一例因医疗服务价格违规受上级主管部门处罚,价格管理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等相关活动中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成本监测单位、积极参与我省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手册》成本测算工作,完成检验、检查物理治疗(放疗)成本项目1800余项。

 我院为贵州省医保、贵阳市医保、贵州省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省异地职工定点医院、贵州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定点救治医院、贵州省跨省异地结算7家试点医院之一,在省、市医保、新农合管理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年度评审均以高分通过。

 2013年开通全省新农合直补工作,为大病、普通疾病提供补偿报销一站式结算服务,2015-2016年6月服务覆盖地区91个县区、直补重大疾病3919人次 ,普通疾病7344人次,有效减少参合群众看病难、垫资难、报销难而导致因病返贫、因病致病;为贵州省脱贫攻坚战保健康、奔健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物价、医保严格按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规范管理要求管理,确保医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合理使用;确保恶性肿瘤患者得到优质、低价、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患者就诊满意度持续提高。